“最美女孩”暴露了多少人性的“最丑”
日前,一篇名为《这才是酉阳最美丽的女孩》的帖子中,照片里年轻的蓝衣女孩在临危一刻给出了她的答案:跪下去,嘴对嘴为溺水老人实施人工呼吸,在120急救车将老人接走后,女孩快速消失在人群。很快,这篇由9张现场救援照片所串成的场景感动了很多人,这位女孩也因此被称为“最美女孩”。(8月2日《重庆晨报》)
按理说,面对鲜活的生命危在旦夕,全力以赴实施救助,是每一个有正义与良心和的社会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。但当公共良知屡屡遭遇“碰瓷”,当社会爱心频频受到冷落,救还是不救,帮还是不帮,成为了一个哈姆雷特式问题,每每困扰着很多人,想出一己之力,又不得不有所顾虑。
在此语境下,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女孩余书华勇于站出来为溺水老翁进行人工呼吸,其举动着实令人感动,“最美女孩”的美誉当之无愧。然而,我们是不是又忽略了一个残酷的事实,“最美女孩”、“最美妈妈”、“最美志愿者”、“最美女记者”,用形容词的最高级堆砌起来的这一大串称号背后隐藏着多少人性的“最丑陋”。
一方面,我们看到,大凡危难之际,义无反顾站出来伸援手的毕竟还只是少数人,而更多公众往往抱着围观甚至冷眼相看的态度。明哲保身,“事不关己,高高挂起”,这样的事在现实社会中不少发生,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司空见惯。老人摔倒在地无人敢扶、见义勇为却无人帮忙,太多血的教训在前,何尝不反映出公众道德之冷漠。一个“最美女孩”站出来的背后,也许是无数个麻木的心灵。
另一方面,我们还看到一些更令人义愤填膺的事实,爱心遭“反咬一口”,好人却没有得到相应的“礼遇”。例如彭宇案以及频繁上演的类似事件,不仅凸显了道德底线的失守,而且使人性最丑陋的一面暴露无遗。势利、猜忌、残忍,国人的这些性格弱点与“最美”格格不入,却又经常与之相伴相生。
“我们的丑陋,来自我们不知道自己丑陋。”当一个个所谓的“最美”在媒体上接二连三地“涌现”,我们没有必要庆幸,相反,我们应该感到羞耻和悲哀。如果人们对于“做好事不留姓名”式“雷锋精神”习以为常,或者当好人好事已成为现实生活中最平常、最朴素的一部分,那么“最美女孩”以及更多的“最美××”何以成为抢眼的新闻?
或许“最美××”值得公众学习,但“最丑××”更应当给予指出,并引以为戒。
作者:周欢 转自:红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