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有辜负时间的人,最后总是能得到一个比较满意的未来
作者:晚睡
“特别闲,特别无聊的时候,你会选择干什么?”有朋友突然问了我一句话,倒把我问住了。
现在每天忙得死去活来,恨不得花钱向别人买点时间的我,真的有点忘了,自己也曾经特别闲过,闲得时间一大把不知道怎么去消磨。
那是二十几岁到三十岁之间的几年。工作后,端的是铁饭碗,属于只要自己不违法犯罪,单位一辈子都会养着你,舒舒服服直到退休。当然赚不到大钱,但解决温饱没问题,再混几年还能直接通小康了。
以前的梦想是当作家和记者,结果职业和爱好全然无关,又丝毫不见有改弦易辙的可能。也就认命了,认了自己一辈子都会这样过去的命。
上班不累,下班清闲,不愁吃穿,没有挑战性的日子过久了,毫无斗志可言,那种感觉就像陷入流沙之中,逐渐下落,无处用力。
那时日子过得慢,时间好似空白的图画纸,你好容易涂满了一张,第二天又来一张。
逛街、打麻将这些耗费时间的事情我都不爱好,我选择了捡起自己曾经的爱好。看书。
什么都看,一堆堆的买,家里小,书架堆不下了,窗台上、床角全都是,一不留神被窝里也能翻出几本。同事来串门,不理解,“你看这些书有什么用啊?”言外之意,看多少书还不是和大家一样朝九晚五。
我也觉得没用,可时间总得占上啊。被荒废的时间,更难熬。
有了电脑,我练习打字的方式就是把我看过的书中的精华,都敲在word文档中。
那些买不到的小说,在网上发现了,我会下载,然后排好版,做成书的版式,装订好,打印出来再看。
我乐此不疲地干这些事,我还手抄过唐诗宋词,抄过泰戈尔整本的《吉檀迦利》。至今记得那句“眼里为她下着雨,心里却为她打着伞,这就是爱情”。
我拿看书来抗击无聊,当时我并不知道这样有什么意义,我只是本能的选择,精神上的空虚,我就用阅读来填饱自己,就像饿了的人下意识去吃饱。
每一个人的生命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这样的阶段吧,看不到希望,未来遥不可及,时间多得叫人感觉到仓皇,不知道下一步该去向哪里。
再讲一个别人的故事吧。
著名京剧程派艺术家赵荣琛的关门弟子张火丁,是当下最好的青衣演员之一,在京剧不断式微的今天,她却有着如同流行歌手一般的号召力。香港导演杨帆来北京看她的演出,被疯狂喝彩的观众震惊,他在观众席上一回头,发现满场都是年轻的脸。
清冷、淡然、我行我素,她像京剧界的王菲,始终与公众保持一定的距离,从不被盛名和喧嚣所裹挟。前央视戏曲频道主持人白燕升总结她这样的人:“拥有最大公约数的受众,以及,以某种看起来并不热情讨好的姿态赢得了普遍喜爱。”
张火丁除了自小对京剧有浓厚的兴趣,她身上缺乏成名成角的那种先天条件,少年时声音略沉,身形也不算好,五官过于清淡。
这点上,她不如她的哥哥张火千,四五岁就表现出极大的艺术天分,8岁考上艺校学习京剧,是妹妹心中的大明星。
从10岁开始,张火丁连续三年报考省戏校京剧科都落榜了。对唱戏的热爱不减,让她只好曲线救国,13岁去了廊坊市评剧团,嘴上唱着评剧,心里爱着的还是京剧。父亲来看她,她哀求父亲带她去考锦州戏校。
15岁上张火丁终于逆转了命运,自费进入天津戏校京剧科学习。她拼命学,不怕吃苦,更不怕出丑,只管如饥似渴的填补着自己所缺乏的艺术营养。
毕业了,张火丁和哥哥都被分配到战友京剧团,自觉学到一身本事的他们却开始坐冷板凳。因为几乎没有多少演出机会,年轻演员更是上不了场,整日无所事事。
一个演员,最光鲜的时刻就是在舞台上,赢得观众的掌声。不让上舞台,学了这么多年的戏,就像把列车卸掉火车头,整个生命都僵住了。
无事可做,时间一大把,做什么?练功。
一天天的练,把老师所有教过的全都拿来一遍遍的练。“上午,下午,晚上,睡一觉,再上午,下午,晚上。”
张火丁和哥哥一样,自认都是那种有点轴的人,认死理,不聪明。
别人看到没戏演,前路茫茫,不是走了,就是开始混日子,荒废这一身打小就练就的本领。她却选择了和自己较劲,和艺术较劲,一遍一遍把自己的唱腔身段磨炼得更好更美。
这样是为了什么呢?没想过日后一定能成名,她学了这么多年的戏,只会这一种打发时间的方式。未来如此迷茫,看不见,摸不到,谁都不知道这生命的列车开到哪里能见曙光,她只明白一件事,“我觉得练在自己身上,谁都抢不去。”
当时在杂志上看到这段故事,这句话看得我心一跳。也许我当初也是这么想的,文字落在我眼里,每个字都能开出花来,每一种感动都被收进我生命的仓库。我一遍遍理顺自己的思想,就像武士一遍遍地擦拭他的刀。
那以后,再也没有那么多的时光供我奢侈地阅读,我工作、写作、出书、照顾家,一切都如电影快镜头一样加快速度播放,只能见缝插针地读书。
现在回头看,那段无聊的时光也不算被荒废了,毕竟,我看了那么多的书,我把时间都花在自己身上,留在我心里的东西,谁都抢不去,岁月也带不走。
关于人为何会感觉到无聊,简直可以写一篇论文来论述,无论多么勤奋自立的人,都有过自我怀疑的时候,被无聊裹挟。很多人害怕无聊,为了逃避无聊,会主动去寻找热闹,混迹在人群中。这种逃避本身,却变成了更深的寂寞。
时间是这样一种东西,它的刻度尺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,但时间结下的果实,却不一样。
我个人很喜欢阅读传记文学,很多成功者的成功都各有因缘,相同的一点就在于他们扛得住寂寞,耐得住性子,懂得把时间都投资在自己身上。
在生命的低潮期,他们不是简单地蛰伏,而是有意无意地去学习、训练、积累,无聊期才变成了最好的增值期。
没有辜负时间的人,最后总是能得到一个比较满意的未来。
世人往往只喜欢看到成功后的一飞冲天,却不知道转身之前,有人已经演练过千百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