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年轻人的焦虑
倪璐按部就班地计划着自己的生活。这位上海姑娘说:“给自己设定一个未来三年或五年的目标,是最现实的事情——再长就无法控制了。”
她的中短期目标包括少工作一些、到处旅游、找个人结婚然后生孩子。
这位志向远大、在互联网公司盛大任职的24岁白领是中国年轻一代的写照。与他们的父辈和祖辈明显不同,在这个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,30岁以下的人群是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中长大的,他们经历了越来越富裕(即使富裕程度还有限)的生活,因此会怀有一定期望。
“这些人患有我所说的中产阶级焦虑症。”位于北京的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春玲说道,“他们都追求高品质的生活,想让其他人尊敬自己。”
这种现象很常见。
中国的社会和经济正迅速发生变化。农村正以惊人的速度城市化,就业市场日新月异,媒体和娱乐业格局正在经历彻底变革。
这些环境造就了很多暴富的机会,但也给年轻人实现期望中的中产阶级目标制造了巨大障碍。
无可否认,年轻一代的生活千差万别,这取决于他们出生在大城市还是农村,是来自富裕或是有着良好社会关系的家庭还是简单的农民家庭。
但各个社会群体中的年轻人所共有的是,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以及对一件事实的清醒认识:实现这一理想可能需要相当痛苦的奋斗,甚至有可能完全失败。
“对于城市中的年轻人而言,房子或许是最大的问题。”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晓东表示,“房价太高。”
对于在小城镇或农村长大的年轻男女而言,白手起家通常似乎相对容易。
特别是在最贫困的农村地区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辍学,到更为发达的沿海地区工作。
“一开始,每月都能有自己的钱这件事让我激动不已。”现年25岁的四川人卓宏说道。四川是中国人口最多的西部省份。他15岁离开农村老家,在出口制造业中心东莞的一家工厂工作。
但卓宏现在发现生活很难继续下去。他一直在攒钱准备结婚,但他已不再肯定自己希望回到那个所有年轻人都已离开的村子。在那里,道路泥泞,也没有工作。
留在东莞也很困难,因为他赚的钱不够在那里买房。他说:“但我已过了重新开始的年纪,或许我十年前出来的决定是错误的。”
那些现在离开农村、比他更年轻的人通常不希望在工厂工作。卓宏表示:“他们不能吃苦。”
很多更年轻的农民工设法在服务业找工作,而非建筑业和工厂。
尽管城市中的年轻人有着更多选择,但他们经常感到同样的困惑。倪璐表示:“我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何方,我还没有认真地考虑过这个问题。”
她现在信教。几十年前,在毛泽东时代的中国,这种事情还是不可想像的。她每月去一次上海的静安寺,“与佛祖聊聊天。我认为,有些信仰是件好事。”
来源:《金融时报》 作者:[英]席佳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