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部分类

聪明人还是糊涂点好

哲理人生 日期:2019-7-5 900 浏览 我要荐稿

为人处世,是精明一点好,还是糊涂一点好?各人有各人不同的答案。但在实际生活中,精明是多数人所追求的,而糊涂是多数人所力图避免的。但是,只想避免不见得就避免得了,所以常常有“弄巧成拙”的尴尬时候。既然弄巧反而成拙,不如当初索性糊涂一些,还可以少一点弄巧不成的难堪。

人们常说:宰相肚里能撑船。当宰相就需要包容,包容必须有肚量。包容其实正是“糊涂”的本义,和泥水而涂之,就是“糊涂”。

说起糊涂宰相,人们最容易想起来的,就是西汉时的丙吉了。路边有人斗殴死伤,他不管;碰到一头牛在喘息,他偏要去问。属下认为他可能犯糊涂了,提醒他:“您这样做不是贵畜而贱人吗?”丙吉回答:“民斗相杀伤,长安令、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,岁竟丞相课其殿最,奏行赏罚而已。宰相不亲小事,非所当于道路问也。方春少阳用事,未可大热,恐牛近行用暑故喘,此时气失节,恐有所伤害也。三公典调和阴阳,职当忧,是以问之。”

丙吉的意思是,老百姓斗殴,这件事是长安令、京兆尹这样的官管的。宰相只是根据这些官一年总的政绩进行考评,奏请皇帝实行赏罚就行了,用不着亲自过问。而现在季节还不到大热的时候,牛喘息可能是节气失调,而节气失调又可能导致灾荒,这才是宰相份内应该管的。可见丙吉这个人,只是看起来糊涂,其实并不糊涂。

汉宣帝是武帝的曾孙子,卫太子刘据的孙子,小时候因为受卫太子刘据巫蛊案的牵连,被关在长安监狱里。当时丙吉正好负责审理这个案子,知道有隐情,对皇曾孙特别照顾,派了几名女犯人专门哺育他。汉武帝病了,听方士说,长安监狱里有天子气,于是下令把监狱里的犯人都处死,当然也包括皇曾孙。使者夜间到监狱,被丙吉挡在门外。他说,无辜的人尚且不应该被杀,何况皇曾孙呢?僵持到天亮,使者没有办法,回去向武帝复命。武帝此时已过了心血来潮那股劲儿,听说是丙吉这样做的,也就不追究了,并且大赦天下。皇曾孙这才算保住了性命。

宣帝即位后,并不知道丙吉保全过自己的性命。丙吉自己也从来不说。后来有一个宫廷里参与其事的婢女,把这事讲了出去,宣帝这才知道丙吉对自己有这样的大恩,所以历史上评价丙吉,说他“为人深厚,不伐善”。就是甘当“无名英雄”,不炫耀自己的功劳。

丙吉于皇帝有救命之恩,却不肯让皇帝知道,算不算糊涂,其实并非如此,反而可以说是丙吉精明的地方。霍去病是武帝时的名将,武帝死后,霍去病的兄弟霍光为大将军,手握兵权,主持朝纲。汉宣帝就是他拥立的。对宣帝来说,霍光也是有大恩的。但是霍光死后不久,宣帝就将霍氏家族的人全部处死,一个不留。连司马光都感叹说:“遂使家无噍类,孝宣亦少恩哉!”可见皇帝是随时可以翻脸无情的,虽有大恩于皇帝,一旦获罪,仍不能免死,正是“伴君如伴虎”。丙吉虽然没让皇帝知道自己曾有恩于他,只凭他自己的努力,也已经当上了宰相,位极人臣,无以复加了。就算皇帝知道有恩于自己,又能怎样呢?也无法给他更高的官做。何况这样大的事,朝廷里知道的想必不止一个人,就算自己不说,就算那个婢女不说,总会有别人会告诉皇帝的,用不着发愁功劳被埋没。出自他人之口,岂不是能使自己忠厚的形象更加丰满?

中国历史上,说起贤相,有两句著名的成语,一个叫“萧规曹随,”一个叫“房谋杜断”。“萧规曹随”说的是西汉时的宰相萧何、曹参,萧何制定规章,而曹参遵行不改;“房谋杜断”说的是唐朝宰相房玄龄、杜如晦,房玄龄多谋,而杜如晦善断。中国的盛世称汉唐,而汉唐的名相首推这四位,说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贤明的宰相,恐怕是不过分的。而其中这位曹参曹相国,偏偏就是一位糊涂的贤相。

曹参本是沛县一名小吏,跟随刘邦起家,攻城野战,“身被七十余创”,是一位勇猛战将。曹参和萧何本来关系很好,等到萧何当上相国,两人又产生了隔阂。可是萧何临死,偏偏推荐曹参接替相国;而曹参在山东一听说萧何死了,马上就叫人准备行李动身,说自己一定要当相国了。

可见这两人的自知、知人之明,都是非同一般的。

曹参当了相国,找了一些老实厚道的人当下属,而把原来那些精明干练之徒全赶走,然后就什么也不干了。“日夜饮醇酒”。别的大臣看他太不务正业了,想劝劝他,他不等开口,就强拉人家一起喝酒,把人家灌个不亦乐乎,什么也说不出来了。惠帝看他这副样子,也很不理解。但曹参是高帝时的功臣,又不好直接说他。就把他的儿子找来,让他回去问父亲:“高帝刚去世不久,现在的皇帝还年轻,您当丞相,整天喝酒,是不是嫌皇帝少不更事,不值得您辅佐呢?”但不许说是皇帝让问的。儿子回去问曹参,曹参把儿子打了二百鞭子,发怒说:“国家大事没你说话的份儿!”惠帝没有办法,只好说,是我让问的。曹参这才免冠谢过,问惠帝道:“陛下自己觉得您比高帝如何呢?”惠帝说:“哪儿敢比呢?”又问:“那么您看我比萧何怎么样?”惠帝说:“您似乎比不上。”

曹参这才说道:“陛下之言是也。且先帝与萧何定天下,法令既明,今陛下垂拱,参等守职,遵而勿失,不亦可乎?”

曹参为相三年,老百姓歌颂道:

“萧何为相,顺若画一,曹参代之,守而勿失,载其清静,民以宁一。”

当宰相的日饮醇酒,不理政务,不能不说是糊涂;知道自己本来就是块糊涂料,索性于糊涂之中而求大治,又怎能不说是智慧过人呢?假使这位曹相国偏不服气,一定要改弦易辙,干出点属于自己的政绩,那会怎样呢?恐怕非乱套不可。有些人,就常犯这种毛病。新官上任,生怕别人说自己无能,三把火乱烧一气。这样惹出的乱子,见得还少么?

在中国封建时代的传统观念中,天子上庸天命,不是凡人所能作的,而宰相身居一人之下,万人之上,是凡人取得成功的最高典范和楷模。宰相尚不免于糊涂,何况常人呢?世界是复杂多样的,横看成岭侧成峰,没有一成不变的事,没有一定的不移之规,不可能像想像中那样泾渭分明。所以人生要学会“糊涂”,在糊涂中寻找人生的哲理与智慧。

糊涂学其实是关于人的智慧,它包括了知、情、意三个方面的综合体现。在“知”的方面,“糊涂”就是承认人的认识的局限性,不过分地依赖和卖弄自己的智慧。勿恃小智,勿弄奇巧,息竞争心;它包含了大智若愚、藏巧于拙、顺乎自然无为而治、谨言慎行因势利导、精益求精善乎其技、虚心纳谏博采众长、居安思危留有余地等范畴。在“情”的方面,就是安贫乐道,隐忍退让,息贪欲;它包含安守本份勿事强求、淡泊名利宁静致远、乐天知命知足常乐、隐忍退让与世无争等等。在“意”的方面,就是淡泊明志,立身端方,宁清正节;包含宠辱不惊功成不居,严于律己宽以待人,守正不阿洁身自好等等。

“糊涂”的范畴是异常广泛的,与其尽述,不如在人生道路上亲自加以体验。

人生箴言:

为人不可过于聪明。最好是谨慎一些、含蓄一些,心机用得过多,便容易不得要领,或自坏其事,或自相矛盾。聪明是件好事,卖弄学问却不然。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dyulu.com/congmingrenai-2.html

浏览有关:的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