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部分类

中国和发达国家的实力差距

其它文章 日期:2016-5-31 1,288 浏览 我要荐稿

中国仍处于“重化工业”阶段

按照日本的划分标准,“重化工业”是一个国家工业崛起的起点,表明这个国家已经有能力从自然界大规模获取资源,强势推进工业化了。法国在100多年前建造了埃菲尔铁塔,在以石头建筑为主要特色的巴黎,搞这么大一个钢铁建筑物,就是在炫耀当时法国冶金业的成就。

日本也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入“重化工业”的高度加工阶段。日本钢铁和电器产品能大举攻占美国市场,除了成本优势,其技术实力也不容小觑。现今中国钢厂拥有全球60%以上的产能,但中国钢铁产品并没有攻入美国市场。

中国现在仍处于“重化工业”阶段,GDP主要是“钢材水泥堆起来的”,占到60%,消费只占30%。而韩国已经超越“重化工业”阶段,正向产业链下游移动。韩国主要在做什么事情呢?

钢材水泥很消耗自然资源,韩国本土没什么资源,但韩国能把钢材造成精密器件——高加工度化,同样的资源获得的经济价值可以高很多。韩国汽车、船舶和电子产品在世界上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,甚至对“日本制造”构成很大竞争压力。制造业在韩国GDP中的比重超过50%,高于“世界工厂”中国。

日本已达到“极端制造”阶段

日本现今的工业水平已不仅是“高加工度化”,而且上升到“极端制造”的层次。

比如精密机床,同样重量的机床,瑞士货的价值最高,是中国货的10倍;日本货的价值可比肩德国货,是中国货的3.5倍。从日本这个国家的产业结构中可以看出,它对资源的依赖程度很低。同时,日本的资源回收技术也很强。

日本的精细制造是要用最少的占地、最少的原料,创造最高的价值,而且日本制造业是典型的“清洁结构”。

以单位能源1千克油当量的使用所产生的GDP计,中国大约是0.7美元,美国为3.4美元,德国为7美元,瑞士为9美元,日本使用同样多的能源所产生的GDP为全球之冠,高达9.755美元,相当于中国的15倍。

低资源依赖度的精细制造,正是日本产品纵横世界市场的根基。

造火箭容易,造汽车难www.dyulu.com

在制造业上,并不是人多就可以干得好。

制造工业产品,需要不少关键的基础。比如汽车制造,在中国以合资方式生产汽车的美国、德国、法国甚至韩国厂家,需要的关键零部件多是从外国引进的。

为什么说“造火箭容易,造汽车难”?难就难在重要零部件长期工作的可靠性上。可靠性取决于研发、设计、工艺制造等方面的水平和长期积累的经验。

长期以来,日本和欧美汽车厂商在中国所展开的生产活动,仅仅是一个“最终组装”阶段。所以,哪怕中国发展为第一汽车大国,世界上主要的汽车厂家中,也少有经营者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。

苹果手机、苹果平板电脑包含几百个零部件,其中90%在美国以外生产:半导体来自德国和中国台湾,内存储器来自韩国和日本,显示屏、电路板来自韩国和中国台湾,芯片来自欧洲,稀有金属来自非洲和亚洲,而所有这些零部件最终都由中国富士康公司进行组装。但是,在利润分配上,中国是最吃亏的。

产品利润的60%被美国公司分走,因为苹果产品的研发、设计创意主要在美国进行;日本是塑胶、金属等材料供应国,拿到产品利润的20%;韩国凭借技术输出,供应部分零部件,拿到的利润份额不到5%;富士康只负责组织工人最终组装产品,拿到的利润份额不到2%。

可悲的技术依赖

哪怕做代工只能赚一点蝇头微利,仍有很多中国企业偏向做代工。代工,不需要研发,按照别人提供的图纸制造就可以。

“二战”以后,日本企业界也大兴盲目崇信欧美技术之风,花大价钱从欧美各国引进大量的生产设备。然而,日本除了引进技术装备,也大胆地进行“重新研发”。

日本及欧美国家在本国保留“制造业精华”的同时,将社会成本高、技术含量低的环节转移到中国,还力图强化对中国市场的控制。

跨国公司已渗入中国大多数的高附加值产业及其出口市场,并成为主要获利者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曾发文指出:在轻工、化工、医药、机械、电子等重要行业中,跨国公司子公司所生产的产品已占据国内1/3以上的市场份额,中国多个已开放产业的前五名都是外资企业。

引以为戒的“韩国经验”

工业规模和技术水准的提升,并不表示你就能成为工业强国,你必须能掌控金融、产业“高边疆”,在这方面,“韩国经验”可引以为戒。

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,使韩国经济遭到重创,但不久韩国就恢复过来,之后几年还取得了不错的增长。但韩国人很快发现,韩国的几大商业银行(70%以上股权)已经被外资控制。

《韩国时报》报道:外国控股的银行“不情愿向韩国企业发放贷款”。现代企业离开银行怎么活?于是,外国资本到2002年就以“清仓价”控制了韩国半导体产业的44%,通信业的21%,并成为现代汽车、现代电子、LG以及三星电子的重要股东,而著名的大宇汽车在人为的债务危机中消失了。

“股神”巴菲特曾有意投资韩国的浦项制铁,但很遗憾,三井物产已对其控股。与浦项制铁同级别的上海宝钢、印度塔塔钢铁,对日本技术、人才和物流的依赖已盘根错节,深入骨髓。

作为世界顶尖的钢铁强国,日本每年需要进口大量铁矿石。表面上看,世界铁矿石价格上涨,日本也是受害者。但实际上,日本财团在世界三大铁矿石巨头必和必拓、力拓和淡水河谷那里都持有股份,并掌控了铁矿石物流。

日本财团在各地的布局,都是通过与当地最大企业合资合作,进行资本、产业、信息、物流等方面的嫁接,最终控制了整个产业链。

中国同样遭到日本财团的高危渗透。以汽车业为例,外资企业从汽车零部件行业下手。汽车发动机是最关键的零部件,而发动机50%以上的市场份额被外资(日资为主)控制。

在日本人看来,经济竞争是另一种形式的战争——武力占领“敌国”无法实现,那就转向“经济占领”,发动一场由财团企业主导,以经济渗透、控制产业链为手段,全民参与的“对外经济战”。

作者:周倩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dyulu.com/chaju.html